“智慧大脑”驱动乡村振兴“加速度”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智慧大脑”驱动乡村振兴“加速度”

2024-06-05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这些高精尖的现代化工业运行模式正在广袤的农村大地成为现实。

  走进武清区南蔡村镇粜粮务村大禹节水现代设施农业园大棚,地面上除了农作物看不到任何大型灌溉设施,棚内采用膜下滴灌和水肥一体化设备,只要打开机器,水就通过滴灌带滴到了植物根部,相较于传统的大水漫灌,使用水肥一体化的滴灌系统,节水率可达50%以上,可节肥20%以上,综合效益可提高10%。

  “当前园区大棚里的蔬菜正是缺水的时候,急需增加灌溉频率。”大禹节水现代设施农业园的操作人员只需在水肥管理中心的设备上做相关操作,一公里外的大棚,含有按需求比例的肥料养分的水流入作物根部,在既定的时间内就“喝”足了水,吃饱了“肥” ,再一按水就停了。

  说起智能节水灌溉的好处,粜粮务村“一肩挑”刘天民滔滔不绝:“以往‘大水漫灌’很费水,放水必须有人盯着,一盯就是一天。自从用了这个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可以远程开关阀门、调节水量,水流精准到达作物根系,灌溉效果更明显。”

  为节约水资源,让科技辅助农业生产,园区利用大禹节水集团最新节水技术和灌溉系统,通过实时采集温室内环境参数和作物信息参数,进行智能环境调控、浇灌、施药及施肥,可实现温室环境精准调控、水肥一体精准施加,既省水、省肥又省工,实现以水惠农,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为国本,本固邦宁。武清区南蔡村镇作为农业大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聚焦现代生产要素,积极开展产业对接,引进社会资本方大禹节水集团,投资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提升了全镇产业高质量发展规模和科技集成水平,助力农户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大禹节水产业园秉持“高效标准化种植、智能科学化决策、可视可追溯流程化管理”的运营模式,总投资8200万元,占地1075亩,充分的利用既有种植基础延伸发展的产业导向,以智慧农业为抓手,延长产业链发展趋势,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事关乡村振兴发展大局,事关民生福祉。近年来,南蔡村镇与大禹节水集团合作,积极支持“武清农村污水处理项目”一期、二期的实施建设,配合设计实施工程单位实施“因地制宜,一村一站”的建设方案,在全镇31个村建设了农村里的生活污水站,着力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探索出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大禹模式”,走出了推进农村“污水革命”、助推乡村生态振兴的“大禹道路”。

  “现在经过大禹承建的村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水质达到灌溉标准,可以用来灌溉农田,解决农田灌溉缺水的问题。”大禹节水现代设施农业园区负责人说。

  在污水处理站,园区工作人员边查看处理设备的运行状况边介绍道:“经该处理站处理后的中水达到灌溉标准,已接入园区入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进行资源化利用,既缓解了当地水资源压力,又节省了水资源投入成本费用,且带来可观的环保效益。”

  治理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环节。园区应用高效节水技术并入中水回用,可节水50%以上;水肥一体化技术,可节肥20%以上、增产10%的综合效果;管道输水、规模化经营,以及喷灌、滴灌及水肥一体化、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可减少人工90%以上。

  盛夏时节晒丰收,在收满粮仓、耕种希望之时,科技赋能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的发展成果也得到了最好实践。园区立足优势,以高端化、精品化、智能化为发展趋势,种植高品质农产品。同时开展农产品分拣包装、储存、园区信息监控等服务,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带动了近百名群众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未来,大禹节水现代设施农业园将向着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在农业设备、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资料等领域加大投入和研发,以科技赋能农业变革,助力乡村振兴。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